慧灵故事

一次未完成的外出:特教老师带学员出行遭遇的意外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量:34

2025年7月18日,一个看似平常的上午,贵阳慧灵的日间照料组三位老师带着学员前往十里河滩,开展社会适应功能训练课程。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普通的工作日变成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突发状况:失控的瞬间


在地铁抵达目的地时,一位无语言能力的男性孤独症学员未能跟随集体下车,年轻的女老师立刻留下,一对一陪伴他返回机构。然而,在换乘途中,学员突然在皂角井站冲上一辆开往清镇的公交车。老师毫不犹豫地跟上,试图安抚,但学员情绪逐渐不稳。


中午12点,烈日炎炎,老师担心学员又饿又热,尝试用冰淇淋引导他下车,但学员拒绝。车内安静下来后,毫无征兆地,学员突然扑向老师,死死咬住她的手指。瘦小的老师无法挣脱,手指被咬得鲜血淋漓,只能拼命呼救。公交车司机和随后赶到的支援老师合力才将学员拉开,但学员仍处于极度亢奋状态,甚至需要路人协助用绳子绑住双手,才能勉强控制。 


危机应对:团队的力量


机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增援,联系医院,协调警方和医护人员。受伤老师被送医救治:一人手指撕裂见骨,一人右侧桡骨受损;学员则被送往精神科住院观察。直到下午,所有人才得以撤离现场。


背后的艰辛:不为人知的压力


1.体力的消耗


心智障碍人士的突发行为往往不可预测,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甚至在冲突发生时用身体阻挡伤害。此次事件中,老师的手指被咬伤,但仍坚持安抚学员,直到支援到来。  


2.心理的煎熬


面对学员的暴力行为,工作人员既要控制局面,又要避免伤害学员,心理压力巨大。围观者的犹豫和恐惧,也让老师感到孤立无援,只能一遍遍恳求:“请帮帮我们!”  


3.职业的风险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机构老师、社工工作人员都曾遭遇抓伤、踢打、咬伤,但他们依然选择坚守。机构在事后召开紧急会议,强调“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学员”,但现实中,这两者往往难以兼顾。  


坚守的意义:无声的守护


尽管工作充满挑战,这些服务者依然选择站在心智障碍人士身边,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减少失控。他们的付出很少被看见,但每一次危机中的冷静应对,每一次受伤后的默默坚持,都是对这个群体最深的关怀。


结语


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不仅是更好的防护措施、更专业的应急培训,还有社会对心智障碍人士及其服务者的尊重与关注。因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一场无声的战斗,而他们的坚持,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包容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