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心智障碍遇到“性”相关话题,也许会让许多家长和行业从业人员感觉难以启齿,但同时这也说明,在性教育议题上,我们要先开展面向家长和从业者的科普工作。今年6月8日,我邀请到同样在今年成为性教育讲师的冯涛老师(小果爸)为上海慧灵的家长做了一次线上分享。这位既是家长又是男性讲师的“双重身份”性教育实践者,用幽默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谈“性”不必羞耻,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和适合孩子的方式。他的分享既直面现实困境,又提供了温暖务实的解决方案。希望这场对话能帮助更多家长放下焦虑,用开放、专业的态度陪伴孩子,顺利实现从青春期到成年阶段的过渡。
嘉宾:冯涛(小果爸),中精协家长讲师团讲师,你我伙伴性教育课程讲师,北京社群家长骨干。长期陪伴心智障碍儿子全国旅行,逐步发展出社群影响力,开发夏令营、游学、社区家庭互助小组等公益活动及服务。参加过多次性教育培训,目前在北京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性教育课程。
主持人:陈婧劼,心智障碍领域工作14年。目前在为上海慧灵提供组织督导支持,同时开发针对心青年的性教育课程,你我伙伴性教育培训师。上海慧灵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曾任北京融爱融乐家长组织传播官员,北京晓更基金会品牌传播及互联网筹款负责人。为心青年和家长提供过舞台表演、自主生活、赋能共创等主题的工作坊、课程活动超过650小时。
【谈“性”不必太羞涩】
陈婧劼:今天我们邀请冯涛老师(下称“果爸”)来聊青春期孤独症伙伴的性教育。虽然没有提前沟通,你很快进入状态,带我们玩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游戏:先报自己的属相,再想一个相关的四字成语,最后用“我的新婚之夜XXX”来造句。造的句子五花八门,有人说“我的新婚之夜蛇鼠一窝”,有人说“我的新婚之夜生龙活虎”……(笑)
冯涛: 这个游戏其实是从广州爱成长的胡敏婷老师那儿学来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到谈“性”可以轻松有趣。你看,让大家报属相、说成语都很踊跃。但一让把成语放进“我的新婚之夜”造句,好多人就不好意思了,打字都犹豫几秒钟,哪怕只是文字表达。这恰恰说明我们对“性”还是有羞涩感,需要脱敏。
陈婧劼:太对了!谈性可以很有趣,也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心态,让对话自然发生。
首先有个特别好奇的问题,您作为一位全职照顾智力障碍孩子的爸爸,又是男性,怎么会想到去做性教育培训讲师呢?这在圈内家长里很少见,在性教育讲师群里,男老师也是极其稀缺的。
冯涛:(笑)说到这个我就想起参加性教育培训的场景!26个学员,就我一个男的,剩下25位全是女老师。讲到怎么使用卫生巾那部分,老师拿出一次性内裤和卫生巾让每组示范。结果大家都围过来看我操作,那感觉真是……像围观大熊猫!她们都特别积极地“指导”我,感觉是“终于逮着机会教爸爸干这事了”!
说回到我成为性教育培训师的起因,和很多家长面临的状况有些不一样,小果可能比别的孩子遇到(关于“性”)的问题要更早。在他大概两三岁的时候,会产生自我性别认同错位——他认为自己是女生。这让我和妈妈都有点诧异,我们也没有把他当女生养。小时候他最喜欢玩家里客厅的落地纱窗,把自己用纱窗卷起来,会说“我是女生、我要变女生”类似的话,所以呢,我们多多少少有一些潜意识的担忧。
然后我们上特校以后,班主任开家长会也会提,我们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挑战可能会比普通孩子大。比如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把手伸到内裤里面去做攥住自己生殖器这样子的动作,当时我会对小果的青春期有一些担忧和恐惧。
【科学命名与理解是基础,要先让大人破除尴尬】
陈婧劼:学习关于异性的生理卫生知识,像了解女性的月经、更换卫生巾,对男性来说重要吗?
冯涛:我觉得很重要,分两点来说。第一、支持孩子需要真正理解他们。就像体验盲人、坐轮椅,才能感同身受。作为爸爸,如果没体验过女儿用卫生巾的不适(比如夏天闷热),或者不理解男孩为什么总抓生殖器(可能是包皮夹住阴毛,被拉扯感觉疼),就很难真正同理和有效支持。体验卫生巾,哪怕是垫着感受一下,也是尝试理解的一种方式。
第二、科学命名是基础。教孩子任何技能,命名是第一步。比如教小果洗澡,最关键的是清洗阴茎的冠状沟。如果你只会说“洗小鸡鸡”,他可能不明白具体洗哪里。命名混乱(比如乳房叫“咪咪”“奶奶”)会带来沟通障碍,尤其孩子语言不清时,可能延误健康问题。统一、科学的词汇(阴茎、阴道、乳房)能消除沟通障碍。
我记得有次课上,一位姑姑帮孩子指认身体部位时说“咪咪”,老师问是不是指“乳房”,姑姑脸唰就红了,憋了半天才说出来。但突破这次后,后面再说“洗睾丸”“翻包皮”这些词,她就自然多了。
我在机构上课时,反而是新来的年轻女老师刚开始会低头看手机逃避,孩子们倒很自然。几次课下来,老师也脱敏了。做培训师后我发现,尴尬的大多是我们大人,不是孩子。
【“性满足”与“洗屁眼”,细节决定生活品质】
陈婧劼:您觉得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在性教育方面的需求核心差异在哪?为什么特殊孩子更需要重视性教育?
冯涛:差异主要在认知能力和支持需求上。首先,认知差异大。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学怀孕原理、青春期变化,甚至自慰知识;能力弱的孩子可能重点在区分性别、建立隐私概念、卫生习惯。这需要分层教学,不能“一刀切”。教什么、何时教、教多深,需要经验和评估,否则可能“教多生乱”。
其次,性需求未被满足有可能是某些情绪行为问题的根源。我听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个35岁的心青年,之前脾气暴躁,常砸小区汽车玻璃,送到机构也这样。老师们用了各种办法引导、包容、带他运动探索,效果有限。后来主管老师教会了他自慰,解决了身体需求后,砸玻璃行为就消失了。他妈妈作为最亲近的人,明显感觉到孩子那种“燥”的状态没了。就像慧灵孟维娜老师说的:“要性满足!”话糙理不糙啊。光靠运动转移注意力,有可能是治标不治本。基本需求没解决,其他方法效果未必奏效。
陈婧劼:这个案例很值得深思。“以人为本”说起来很简单,落到实际个案上,要全面理解特殊的基础需求,包括性需求,还是非常挑战家长和服务机构的理念认知和操作技术啊。
冯涛:孟老师在分享慧灵服务理念时还提过一个“很俗、很不雅”的词——“洗屁眼”。像清洗肛门卫生,对预防痔疮很重要。但如果我们的家长羞于启齿、服务机构觉得尴尬不方便写进服务手册里,就可能忽略这个基本需求。家长在家给孩子洗澡时,有没有检查过肛门洗到位了没?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往往会由这些细节在影响。
青春期的本质是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大脑判定你进入可繁殖阶段,激素变化带来第二性征和情绪波动(比如更想独立、寻求同伴认可)。这本身是成长的好事!但特殊孩子支持难度大,家长容易把它当“洪水猛兽”去堵,而不是去疏通引导。性教育则是提醒我们,需要重视好这个阶段,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要做有趣又有效的性教育】
陈婧劼:说到教孩子洗澡,有很多家长很担心教了孤独症孩子与“性”有关的知识,会出现“不可控”的状况。您是怎么让这个课变得有趣又有效?
冯涛:课堂必须灵活!节奏快、互动多。我们常用的几类课堂方法:
一是做游戏:比如击鼓传花,停到谁要说出一个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长胡子、腿毛、喉结、阴毛等),答对多者胜。最好能够再结合一些动画或图片,生动且直观。
二是具象化:用彩泥让孩子捏出生殖器的模型,认识它的生理结构。讲如何清洁生殖器时,可以用白点当“污垢”藏在包皮褶皱的彩泥里,让孩子“清洗”出来。
三是增加参与互动感:让孩子读题、翻PPT(手滑的那种)、选择今天学什么。让他们感觉是“我的课,我做主”。
还有按认知能力分层、分组教学:对一些认知能力较低的孩子,一节课内容就拆成两节上,中间加一小段休息时间,用不同强化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目标聚焦在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上。
这个课的难点在于怎么去帮孩子理解和感受在一些关系互动中不同话术、肢体表达的差别。另外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去允许他、同理他。比如有些家长会问,教会孩子知道自慰这件事之后,他是不是就会自慰了?他如果会自慰,是不是就会在一些公共场合出现不该有的举动?实际上这些是首先我们家长要去学习的,在家长搞清楚之后,再和学校、机构老师配合,看合不合适教,在什么情况下教。
举个例子来说,30多岁的小伙子,出现了砸车玻璃的情况,他需要被教“自慰”吗?当我们评估完以后,家长和机构都认为需要。但是在他15岁的时候,就不一定需要教。这取决于家长和服务人员对他有没有做好日常观察,做ABC行为记录:比如有没有这些事情(如砸玻璃),频次是什么、是怎样做的、有没有生理上的困扰、有没有影响到别人等等。我们一直在讲“无评估、不服务”。如果没有前期评估,其实也还是不妥当的。
但有一些共性的知识要提前教、尽早教,比如男生女生的区别,公共空间隐私空间、社交圈等等。
陈婧劼:我准备性教育课也发现,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讨论和策划,加入多种互动方式(视觉提示图片、互动海报、实物道具、角色扮演、音乐游戏等)交替进行,创造一个安全、放松、开放对话、但又有清晰边界和原则的空间,才能时刻抓住心青年们的注意力、同时又准确传递知识和概念。
我们有次课后,一个心青年私下问我们的男老师:“我经常在网上刷到色情广告,应该怎么办?”我们既高兴他愿意分享自己的困扰,也意识到这个困惑放在平时,他是没有机会和人讨论和分析的。对每个即将踏入成年阶段的人来说,有机会去讨论自己的身体、关系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冯涛:您刚才说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也想到一个。有次课上,一个认知能力挺好、但非常胆怯的男孩,在上了2节男孩女孩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课后,他坐在第一排,突然把头伸过来,冲着我说:“老师,我勃起了。” 我当时特别欣喜,因为他第一节课是和我几乎零互动,只敢用指尖接触我的手掌打招呼。我马上告诉他:“这很正常,但属于隐私信息,咱们可以悄悄说。”我还继续引导他:“现在该怎么办?”(用书盖住、转移注意力、数课程榜上的小星星)。他很快平静下来。在课堂上的教学其实也是让孩子们练习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处理、积累经验。
【家长互动答疑】
问题一、智力严重低下的心青年应该怎么教?
冯涛:对于智力严重低下的还在,核心是“降阶”和“利用刻板行为的特质”。我们会先评估他能理解什么,比如可能教不会“男女区别”,但他能通过刻板习惯或步骤化教学(如分17步教擦屁股),学会“看图上厕所”、“在有小便池的地方尿尿”等。
问题二、11岁的男孩,偶尔会发现他在看书看 ipad的时候会趴在地板上或者床上蹭来蹭去的行为。这个情况需要干预吗?
冯涛:对于11岁青春期前期的孩子出现蹭生殖器的行为,首先需要理解这是正常发育现象——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幼儿都存在这类探索行为。关键不是简单制止,而是建立"隐私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明确在私人房间、非学习/活动时段可以,但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则不允许。这种教学最好通过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因为孩子往往更易接受群体环境中的规则(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同时,家长要注意区分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是发育带来的正常需求,要给够合理出口;如果是受刺激源(如电子设备内容)影响,则需要适当管理。建议家长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并在合适的隐私时段允许孩子探索身体,达到“疏堵结合”的效果。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性需求本身是正常的,但表达需要分场合。
问题三、孩子处在青春期,现在每天在家里醒着的时候必须用一只手握住阴茎,另外一只手用毛巾不停擦龟头。睡着了也是要握住阴茎。外出时,在家长的要求之下,用松紧带裤腰勒住或卡住阴茎的方式才能出门。所以想问怎么能让孩子放弃这种自我刺激的行为?
冯涛:首先我想表达孩子有这类行为问题,如果没有充分的信息,上来直接给答案是不负责任的。但家长最好不要看到这个情况就简单粗暴想要直接制止、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在家不仅攥紧阴茎,还用毛巾摩擦龟头的行为,有可能是长期自慰,龟头敏感度降低,无法达到高潮和射精的原因!一方面可以通过辅具和辅助的方法,帮助他,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家长,正确的自慰,能保护好身体,减少或降低类似问题发生。当然,扩展兴趣,增加运动,尤其是自然情景下的运动,规律生活,合理饮食等,也是解决问题必须的辅助方法!
从性教育老师的角度看,我认为关键是建立“隐私概念”(时间、地点)。不是简单的阻止他不能做,而是在重复提醒他:这是正常需求,我们允许你做,但要在隐私场所(自己房间、关好门/窗帘)、隐私时间(非学习/吃饭/公共时间)进行。另外集体环境中的规则学习有时比家长在家一对一教更有效,并安排丰富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标本兼治,根本在于家长能不能充分理解、同理孩子的需求。
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我认为家长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记录下来再和专业的个案支持人员去进行沟通,有几个方面可以记录和分析:
1.做行为记录:是否全天持续?吃饭/做喜欢的事时也这样?是否有其他愉悦活动能替代?观察身体状态(是否持续勃起)和动作性质(是单纯抓握还是用毛巾摩擦寻求刺激)。
2.生理原因分析:龟头是身体最敏感的部分,当过度的刺激以后,敏感度会降低。而龟头的敏感度降低,不能够射精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采用毛巾去擦,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前列腺液的分泌(不是射精),他是不是会认为它是需要擦掉的,逐渐变成一种刻板行为。
3. 环境因素分析:家长反复制止的行为可能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行为(类似ABA中的负强化)。建议先做行为记录,分析孩子进行性刺激行为发生的场景、情绪状态,什么情况下发生频率最高/最低等等。
4. 家庭干预策略:
- 外出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如紧身内裤)暂时管理行为
- 评估行为对生活的实际影响程度,部分刻板行为不必过度干预
- 考虑社会接纳度差异,在非必要场合适当放宽要求
- 家长需调整心态,过度焦虑可能延长孩子的行为周期
最后想对这位家长说,有些事物就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如果我们越介意,可能他就会越容易做。而当我们放松下来,有可能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后,会有别的行为代替。我们所谓专业和不专业的支持人员的区别,就是专业人员会把这些行为发展的时间缩短。不专业的就可能会需要有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陈婧劼:感谢小果爸,您今晚分享的这些鲜活的案例和经验相信让家长们都非常受益。性教育在当下应该是一个长期学习和过程,需要我们的家庭、老师和社区志愿者用开放、科学、尊重的态度去支持特殊孩子的成长。今天的分享只是开始,期待后续更多的交流!
“性教育主题家长线上共学分享会”复制下面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收听详细回放。
回放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crm/lRZ8wW8e36
文字整理 | 婧劼
排版 | 林林
审校 | 婧劼 & 菁菁